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主办单位: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际刊号:1672-5972
国内刊号:42-1715/R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2948 人次
 
    本刊论文
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36例临床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66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同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后予以分期颅骨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脑脊液切口渗漏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感染1例、分流过度2例、硬膜下血肿或积水2例、脑脊液切口渗漏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采取脑室-腹腔分离术联合同期颅脑修补术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关键词】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
  颅骨缺损以及脑积水是临床颅脑外伤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常由颅脑外伤手术治疗过程中去骨瓣减压所引起,上述两种并发症较易引起患者病情加重,甚至致残和致死[1]。本院对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住院的36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患者采取脑室-腹腔分离术联合同期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发现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66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女16例,男20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4.2±10.6)岁,对照组中13例,男17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3.4±10.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全部患者在手术前常规服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同期颅骨修补术治疗:患者采取气管插管麻醉,在颅脑缺损处的枕角处、三角部或侧脑室额角处选取手术切口,予以穿刺引流,通过腰椎穿刺法进行压力测定,根据实际测得的压力或核磁共振成像(MRI)、CT扫描结果选取适当的分流管道实施脑室外引流,穿刺引流时需特别注意查看是否有脑脊液流出,若有脑脊液流出则可持续深入,深入深度约1~4cm,将受损处的外膨组织回纳入骨窗后,予以颅骨修补术,皮瓣下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分流管从皮下隧道和上腹正中剑直至盆腔部位。对照组患者首先予以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术后4~8个月再实施颅骨修补术。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评价指标包括:①根据脑积水评分表评估患者术后30d的脑积水,术前和术后相比≥2分;②CT扫描发现脑室前角的邻近低密度区域缩小或消失;③V/BP降低;临床治疗评价标准包括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治愈:上述3项指标均明显改善;显效:上述指标中任意2项得到改善;有效:上述3项指标中有任1项指标得到改善;无效指指标未见改善或病情较前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4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患者治愈7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10例,临床治疗总有效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352,P=0.0279<0.05)
  2.2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脑脊液切口渗漏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感染1例、分流过度2例、硬膜下血肿或积水2例、脑脊液切口渗漏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1191,P=0.0237<0.05)。
  3讨论
  颅脑外伤疾病一般病情较为急重,患者脑部血肿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现代医学已经证实,脑挫裂伤和脑内出血是引起脑脊液回流失去均衡的常见原因,同时也是导致脑水肿的重要病因,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①颅脑外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纤维粘连,进而对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造成影响,使得脑室内压力升高;②由于脑水肿会对蛛网膜下腔以及脑池造成压迫,使得颅内空间进一步减少,引起脑组织缺氧缺血,进一步影响脑脊液的吸收和循环;③由于脑脊液中具有较高比例的胶体,使得脑脊液呈现出高渗状态,加上长时间的血性脑脊液刺激,会增加脑室管膜和脉络丛的分泌,进而使脑脊液分泌增加;④采取大骨瓣减压手术后,脑室系统内的形态结构和压力发生变化,脑室内的压力会使脑卒中朝着颅骨缺损部位进行移动,从而使得脑室壁牵拉外移,增加脑室容量,使脑积水进一步增加。
  颅脑外伤常常并发脑组织内挫裂伤和血肿,目前临床治疗首选开颅手术,然而由于开颅手术治疗需常规采取去骨瓣降压术,从而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如感染、切口脑脊液流出、脑积水以及颅骨缺损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恶心、记忆障碍和大小便失禁等,上述症状均对患者生命质量产生严重影响[2]。此外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较易引起患者脑组织膨出,引发脑组织萎缩和囊变或继发脑水肿,严重者导致患者死亡。临床研究报道,脑室-腹腔分流术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手术方法,该手术可有效维护脑组织,减轻临床症状,促进脑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颅骨修补术可促进患者脑组织血流量改善[3]。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保持脑脊液和颅内压的稳定,而分期颅骨修补术可能丧失最佳治疗时机[4]。本文通过对脑室-腹腔分离术联合同期颅骨修补术和分期采取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采取脑室-腹腔分离术联合同期颅骨修补术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分期颅脑修补术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大量文献报道,要增加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过程中需注意:①手术实施期间先穿刺引流脑室,将膨出的脑卒中牵拉回骨窗,密切关注引流速度,预防由于引流速度过快引起的硬膜剥离或桥静脉断裂形成的血肿;②选取原骨窗邻近的颅骨上方作为穿刺引流位置,预防因修补、骨片或引流管移位引起的引流管受损;③手术操作期间对硬脑膜小心分离,如若发生破损,即刻进行修补并予以止血;④术后在皮下处置入引流管,同时加压包扎,防止皮下积液;⑤术后常规予以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
  综上所述,对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同期颅脑修补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